《黄帝内经》700页,第2段第9行。
气虚发热之证,是因为脾胃阳气虚损,水谷精气当升不升,反下流于下焦,化为阴火,阴火上扰,故见发热,临床治疗当用甘温方药如补中益气汤之类,升发脾阳,升举下陷精气,则虚热可除,此即所谓“甘温除热”之法。
脾阳虚,水谷精气不升反降,下流于下焦,化为阴火。
我的理解是中气下陷,但不太理解下流于下焦化为阴火?
请老师指教,谢谢
查看引用
wqli78 -老师 最佳答案! 2年前
这个问题不错!这里的阴火和阳火是相对的。
阳火是指身体整体不虚的情况下,真的邪热过多。其表现为身体有力、声音大、舌苔黄厚、怕热、喜冷饮、大便干燥等等,用清热去火药,比如石膏、知母、黄连、龙胆草、白虎汤等等。
阴火则相反,身体无力,声音小,舌苔无,怕冷、喜热饮等等,身体一派虚像,但是却有发热或者上火症状,比如牙痛、鼻热、口腔溃疡、喉咙痛、三叉神经痛之类。这种属于热量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本身元气就不够,还没有去到正确的地方。该有的地方没得到,所以虚弱,不该得到的地方过多,所以上火。
造成这种分配不均的原因很多,因肾有释放元气的功能,所以多与肾有关。肾无论阴虚或者阳虚都可以造成释放元气功能失常。
肾阴虚可以造成这种阴火,李可老中医叫“水浅不养龙”,补肾阴兼收火,可用知柏地黄丸。
肾阳虚也可以造成这种阴火,李可老中医叫“水寒不藏龙”,可用桂附地黄丸之类。
也有不该有的干扰造成的阴火,本例里的水谷精气下流,干扰肾中元气的正确释放,也可以造成阴火,用补中益气汤提升水谷精气即可。
理论上,淤血、痰饮、三焦淤堵等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元气的分配不正常。
黄柏对于收敛这种肾中阴火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常用封髓丹为基础,视情况加减其它药物,效果还是不错。
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
中医内科学的内伤发热:
https://www.gmzyjc.com/read/nk/nkgl01-1.7.0.0.0.html#_1
中医喉科学的虚火喉痹:
https://www.gmzyjc.com/read/hk/hk1gl01-0.6.0.0.0.md#_1
临证程序的辩证-辩病因-火
https://www.gmzyjc.com/read/lzcx/lzcx03-0.2.0.0.0.html#_2
85级王心培 -老师 2年前
1 回复 0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