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社区

汗出过多,则可伤阳,不会伤阴吗?

《伤感论讲解》书本222页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⑴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⑵。[11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讲解〕本条论述伤寒误火,而致心阳被伤的证治。

(1)伤寒脉浮,……不安:伤寒表证,误用火疗诸法迫汗,汗出过多,则可伤阳。汗为心之液,阳为心之神,今心阳随汗外泄,阳虚心神失养,致使心神浮越,不能潜敛,故见惊狂而卧起不安。


请问老师,

汗出过多,则可伤阳,不会伤阴吗?

根据火迫汗出,脉浮,惊狂,卧起不安这几个症状不像文中所述阳虚心神失养,反而像心阴虚。

谢谢老师指点


雪冰 发布于 2023-03-18 16:38 · 编辑于 2023-04-04 17:20

4 个回答

写回答

请教老师像本条条文所列症状比较少,比较难以辩证。讲解中是心阳虚,是否是以方测证的一种反推方法呢?

雪冰 回答于 2023-03-19 21:55 · 编辑于 2023-03-19 21:55
李文强
2023-04-02 17:14

这里心阳虚是因为原文明确说了亡阳。伤寒中的文字很简短,很多时候确实难以辩证,需要结合其它资料和临床。

此处用到的方剂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同时有补心阳和去痰火的功能。正阳虚和邪火实两者可以同时存在。

另外,以后再需要交流,请回复到我写的答案下面。那样我会收到新的提醒。在这里回复,我收不到提醒,可能会漏掉。

同时请问老师在没有条件实践的情况下,就当下读教材,总结不断的对比,思考。这个方向对吗?

雪冰 回答于 2023-03-19 18:09 · 编辑于 2023-03-19 18:09
李文强
2023-03-19 21:09

应该先把教材学完,至少完成四大经典,如果能完成内科最好。然后再实践。在实践中再反复参阅教材。第一遍学主要是有个整体印象,不会全懂,但是可以防止以后在实践的时候走偏。

根据以前的经验,一旦开始实践,就很难再踏实学习了。

系统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但是以后实践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付出是值得的。

我以前学的时候,也觉得很困难。但是后来遇到病人,能够轻松解决,就觉得很值了。确实如白永波副校长说的,理论学习中的一些不理解的东西,一旦实践中遇到,治好病,就很容易理解了。

雪冰
2023-03-19 21:43

感谢老师您的耐心指导,心中更坚定了信心。

特别感谢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在读现在比较知名的医案中,经常会有疑惑。因为把整体分割来看。但确实在整体上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才能够有整体的认识。谢谢老师

雪冰 回答于 2023-03-19 18:06 · 编辑于 2023-03-19 18:06
李文强
2023-03-19 21:15

是的,对于中医名家来说,很多基础的东西不必在医案中说的过多。就像大学教授讲题,不会再重复加减乘除的基本道理。

把该学的学完,然后适当实践,就能明白医案的道理了。

1、汗出过多,可以伤阳也可以伤阴。这个在教材里有,在211条,说,大量汗出,阳气大伤,不仅亡阴,而又亡阳。

2、心的阳虚、阴虚,包括气、血虚都可以造成心神失养。

学中医应该理解环境和功能的关系。一个部位的环境失衡必然造成该部位的功能失常。功能失常则有对应的外在表现。

我们通过外在表现定位了某个部位失衡,然后还要进一步通过其它症状来确定失衡的性质。

心的功能之一是藏神。所以惊狂类的疾病定位在心,但是具体是虚还是实?虚是阴阳气血哪种虚?实是六淫或者痰饮、淤血哪种实?需要多方面分析。

另外还要分析是否其它部位的问题引起的心部位失衡,如果有还要继续查找根源。像阳明热证可以出现神志不清,说胡话。这是胃热扰了心,表现为神乱的症状,根源在胃热。

这个分析的过程,也就是辩证,是中医最难的。很难通过一个症状或者一个脉象就能确定。但是一旦找准了病位病性,大部分时候治起来是比较容易的。

李文强 回答于 2023-03-18 21:56 · 编辑于 2023-03-18 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