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心、小肠(附心胞络)
3.48 中医药学概论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说明了人的精神...了进一步地阐发,他说:“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心与汗之间的这种关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心阳虚则阳不卫外而自汗,心阴虚则阴不内守而盗汗。 (3)开窍于舌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因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附〕心包络 心包络,简称心包,又可称“膻中”,是心外围的包膜,具有保护心的作用。外邪侵袭于心,包络代心受邪。故《灵枢·邪客》说:“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因此,在病变时,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证 -
(一)冠心病(心绞痛)
3.48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桂枝、干姜、党参、甘草等。 2)气滞血瘀:心络受阻,阵发性心胸刺痛、痛引肩背,胸闷气短,心烦...食少倦怠、腰腿酸软,形寒肢冷,或手足心热,夜尿頻数, 眼睑或下肢浮肿,苔白少津,脉细弱...檀香、安息香等药物与温性药物组合的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心痛气雾剂、宽胸气雾剂等,缓解心绞痛的效果 -
(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3.47 黄帝内经讲解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1),其藏坚固...与五脏的心理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但又由心产生,由心主宰,因此七情所伤,总由心先受之,而后影响他脏。如心神思虑过度则伤脾...所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2)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为藏神的处所,其器质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