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痞满

    塞不开,满为满闷不行。痞满,是以气机阻滞,致使...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者,实也;无邪无滞而者,虚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也。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 《张氏医通》:“肥人心下闷,内有湿痰也。……瘦人心下闷,乃郁热在中焦,……老人虚人,脾胃虚弱,转运不及
  • 146-167条

    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讲解〕本条论述热兼表阳虚的证治。 (1)心下,……汗出,本条之心下承上条之“火”而言。火又兼见恶寒汗出,说明既有邪热于心下,又有表阳虚衰。阳虚则生外寒,阳虚不能...化津,津液不能输布上承,故口中燥渴。水气塞中焦,胃气不利,故作“心下”。其因水而作,所以又称“水”。治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则渴止除。 (3)一方云,……乃愈:本证渴与皆因蓄水而致。倘能忍渴不饮,外水不入,内水渐渐...虚挟饮,肝气上逆作的旋复代赭汤证;协表热而下利作的桂枝人参汤证;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停蓄作的五苓散证;悬饮作的十枣汤证;痰实阻于胸膈作的瓜蒂散证等,都很有代表性,对于临证颇有指导意义
  • 痞根

    根 〔定位〕第一腰椎下旁开3.5寸(图179)。 〔解剖〕在背阔肌,髂肋肌处,有第1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2...可灸。 〔讲述〕见于《医学入门》。积块称,是穴主治痞块、痞满之疾,针此可使痞积消散,因
  • 枳实、枳壳

    苦酸微寒。其功皆能破气。气行则痰行喘止,胀消,脾无积血,心下不;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李东垣曰:枳实治下而主血...则破气,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复言消也。张元素曰:枳壳泄肺走大肠,多用损胸中至高...苦泄力大,行气力强,故有破气行痰,通散结之功。凡气滞痰阻,而见痞满胀痛、便秘,以及
  • 章门

    主治〕胁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黄疸,块,小儿疳积。 〔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 〔讲述〕见于《甲乙...穴居胁肋,主治所在,常灸章门治痞块;配左根、幽门、阿是穴治疟母,有截疟消之效。《景岳全书》:主“疟病成难消”。配内关、期门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治胁肋
  • (八)消法

    之”之意。 消法的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消化积、软坚消结、消痈排脓。所以,凡属气、血、痰、湿、食...脉滑。代表方剂为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消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内停之证,症见食少...消,脘腹胀,食少不化,大便不畅或溏薄,舌苔黄腻,脉实。代表
  • 大承气汤《伤寒论》

    以阳明腑实为主证。在主证中,前人归纳为“、满、燥、实”四字。“”是自觉胃脘闷塞压重感;“满”是指脘腹䐜胀感;“燥”是...三枚,名为小承气汤。治阳明腑实轻证。以、满、实为主,而燥证不明显,症见胸腹痞满,大便秘...且加枳、朴行气,故泻下热结之力峻猛,主治、满、燥、实俱备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
  • 砂仁

    肾,和胃醒脾,快气调中,通行结滞。治腹痛胀,滞,有伤寒下早,里虚邪入而者,有食壅痰塞而者,有脾虚气弱而者, 须分虚实治之,不宜专用利气药,恐变为鼓胀...内胀而外有形, 胀惟觉闷而已,皆太阴为病也。噎膈呕吐,上气咳嗽,赤白...枳实等同用,如香砂枳术丸,以增行气消之功。若脾虚气滞者,则配党参、白术等同用,如香砂
  • 随时加减用药法

    停留也。 如食少不饥,加炒曲;如食已心下,别服橘皮枳术丸;如脉弦,四肢满闭,便难而心下...,加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当归身;如心下,夯闷者,加白芍药、黄连;如心下,腹胀,加五味子、白芍药、缩砂仁;如天寒,少加干姜...中桂;如心下,中寒者,加附子、黄连;如心下,呕逆者,加黄连、生姜、橘皮;如冬月,不加黄连,少入
  • 第六章 消导剂

    凡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化积作用,治疗积滞痞块的方剂,统称消导剂。属于...乃得其平”。而本剂主要介绍消食导滞和消化积的方剂。余者可参看理气、理血、祛湿、化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