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 除痰剂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或消解涎作用,治疗各种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病的适应范围很广,脏腑经络皆可有之,故其症状...吐痰,胸脘痞闷,眩晕呕恶,以及中风、癫痫、核、瘰疬等。根据的性质不同,病可分为湿、热、燥、寒以及风等五种,在治法上亦有所不同。对湿者,治宜燥湿化痰;热者治宜清热化痰;燥者治宜润肺化痰;寒者治宜温阳化痰;风者治宜熄风化痰。所以本类方剂可分为燥湿化痰...,故张景岳曰:“五脏之病,虽俱生,然无不由乎脾肾。”故此,治疗病时,不宜单攻其,应重视治其生之本(《景岳全书》),而所谓“见休治”,“善治者,治其生之源”的道理。 此外,随气而升降,气壅则聚,气顺则消,故祛痰剂中,每每配伍理气之品,正如庞安常
  •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为治湿之要药。橘红为臣药,理气化痰,气顺消。由湿所生,湿去则无由生,故以茯苓健脾利水渗湿;生姜降逆化痰...涎壅盛以及肝风挟之眩晕痰厥等证;涤汤善长于豁开窍,为治中风迷,舌謇不语之专方。金水六君煎主治脾受湿困...阳明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为君;因气滞,气顺则降,故以橘红利气;由湿生,湿去则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医方集解》) 电子版
  • 小结

    类药物根据其性味与功效的不同,分为温化寒、清化热和止咳平喘三种: 一、温化寒药: 本类药性多温燥,主要用于寒、湿所致之证。但临床应用也各有不同,其中半夏、 南星...脾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 ①顽咳嗽、风眩晕②癫痫、中风、破伤风③痈疽核肿毒 5一10克外用适量 胆南星 苦、凉 清化热...功效 主治 用量 备注 清化热药 竹沥 甘、寒 心、肺、胃 清热滑热咳嗽、稠难咯②中风迷、惊痫癫狂 30--50克冲服 荆沥功效与竹沥
  • 祛痰剂

    剂 【燥湿化痰】 1.二陈汤(附:温胆汤、导汤、涤汤、金水六君煎) 二陈汤用夏和陈,益以茯苓甘草...呕,虚烦不得眠。 本方加南星、枳实,名导汤,功能燥湿豁,主治咳嗽痰多,眩晕胸闷等症。 涤汤由半夏、胆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陷胸汤。治往来寒热、呕恶胸痞。 6.滚丸(附:竹沥达丸) 滚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沉香辑, 诸证多因作怪,顽固结可消失。 竹沥达丸,沉礞黄芩及大黄, 茯苓橘夏人参草,姜汁竹沥
  • 半夏

    唾,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肺为涕,入脾为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半夏泄之标,不能治之本,治本者,治肾也。咳无形,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脾湿而润肾...往来,是又为足少阳也,时珍:脾无湿不生,故脾为生之源,肺为贮之器。按有声无曰咳,盖伤于肺气,有无声曰嗽,盖动于脾湿也,有声有曰咳嗽。或因火、因风、因寒、因湿、因虚劳、因食积,宜...乌头。合陈皮、茯苓、甘草,名二陈汤,为治之总剂,寒佐以干姜、芥子;热佐以黄芩、栝楼;湿佐以苍术、茯苓;风佐以南星、前胡;痞佐以枳实、白术,更看之所在,加导引药。惟燥非半夏所司也。韩飞霞造曲十法(5)。 一姜汁浸造,名
  • 第十六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清化热药中常用药的功效、临证应用,并比较其异同。 5.掌握...异同。 6.熟悉燥湿化痰、清热化痰、祛风、坠、软坚散结、泻肺、润肺等概念。 7.联系麻黄、细辛、陈皮...平喘各药的不同性能,本章分为温化寒药、清化热药和止咳平喘药三类
  • 礞石滚痰丸《丹溪心法附余》引王隐君方

    半夏、甘草、竹沥、姜汁为丸,名竹沥达丸,治老胶固,久积不去,正气虚损者。本方从滚丸,二陈汤加减而成。方中竹沥清热化痰,姜汁豁...和胃,又解竹沥之寒,二者相合,可以增强驱作用。与滚丸相比,化痰之功胜,而峻历之性则较缓,故对老...老怪证百病。夫之清者为饮,饮之浊者为,故者皆因火灼而成。而老一证,其为火之尤盛者也,变幻诸病多端,难以枚举
  •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气,使病难愈。 〔临证应用〕本方多用于实盛,湿阻肺,痰多,舌苔白腻,脉滑之咳喘者。 若中焦阳虚...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为。然壅则气滞,气滞则肺气失下行之令,于是为咳嗽...证矣。病因食积而起。故方中以莱菔子消食行壅则气滞,以苏子降气行。气滞则膈塞,白芥子畅膈行。三者皆治之药,而又能于治之中各逞其长。食消气顺,喘咳自宁,而诸证自愈
  • 贝母

    燥毒,代以贝母, 不知贝母寒润,主肺家燥;半夏温燥,主脾家湿,设或误用,贻误匪浅。 故凡风寒湿食诸,贝母非所宜也,宜用半夏、南星。 川产开瓣者良,独...综上所述,无论川贝、浙贝,都可治热、燥之证。寒,湿则非所宜。 另外,尚有土贝母,与川、浙贝并非一类...适于寒、湿;贝母适于热、燥。一燥一润,各展其长。 【用量用法】3—10克,煎服。研末
  • 七、痰饮、瘀血

    故有“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成”之说。痰饮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有形之”,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者;“无形之”,是指有痰饮的各种症状,却看不到有痰饮排出...产生浮肿、喘息等多种病证。 2.常见的证 (1)风 既有动风的症状,又有证的表现。如中风证,常见眩晕肢麻,突然跌倒,喉中痰鸣...也属风范畴。 (2)热 多见烦热气粗,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3)寒 多见咳嗽,稀色白,舌苔白滑,脉沉滑等。 (4)湿 多见身重倦怠,痰多易吐,舌苔厚腻,脉濡滑。 (5)核瘰厉 多生于颈项,也可见于它处。在皮里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