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了解
(current)
作业
(current)
榜单
(current)
搜索
(current)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5
中医药学概论
气息微弱、不相接续为阴。 问诊:恶寒为阴,
恶热
为阳。渴喜热饮为阴,渴喜冷饮为阳。身热为阳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1.5
中医药学概论
盛而正气不衰,正邪相争,里热炽盛 高热
恶热
,口渴喜冷饮,尿少而黄,大便干 舌红苔黄燥 数
第四节六经辨证
1.5
中医药学概论
盛而正气不衰,正邪相争,里热弥漫 高热
恶热
,大汗出,口渴饮冷,面赤心烦 舌红苔黄燥 洪大
(一)问寒热
1.5
中医药学概论
心热(五心烦热)及病人自觉发热、怕热即
恶热
。寒、热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但寒不热”、“但热不寒...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是指病人身热
恶热
而不恶寒;自觉发热;或只见五心烦热等。发热...邪,其表证恶寒轻而短暂,旋即发热不恶寒而
恶热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口渴自汗等症状。伤寒厥阴
(六)清法
1.5
中医药学概论
症见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喜冷
恶热
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
第六节 三焦辨证
1.5
中医药学概论
邪气入里,阳明胃热炽盛,里热蒸腾 高热
恶热
,大汗出,口渴饮冷,面赤心烦 舌红黄燥 洪大而
二、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中医药学概论
是热邪耗伤阳气,阳气衰败的结果 先见高热
恶热
,心烦口渴,大汗出。因高热大汗耗气伤津,导致...而正虚不复,即是由实证转为虚证 先见高热
恶热
,烦躁口渴之实证,因迁延日久,热邪虽解,面正气...于里,阳气内闭,不能布达于四末而致 高热
恶热
,烦渴饮冷,大便秘结,腹满痛拒按之里实热证
第二节 辨证
1.5
临证程序
而导致的热性证候的总称。临床常见症状为:
恶热
,烦热,发热不恶寒,汗出热不退,或潮热起伏,皮肤
第一节 诊察
1.5
临证程序
的喜恶上来识别寒热的真伪。又如“证似外感,
不恶寒反恶热
,而无表证者,此热盛于内也”。此证的...病证在表则见恶风恶寒,入里则不恶寒而反
恶热
;在表多不渴,舌苔薄白,入里多烦渴,舌苔黄燥...苔薄白等表寒症状,后入里化热,而出现
不恶寒反恶热
、口渴唇干、舌红、苔黄等里热症状。又
第二节 勤学苦练临证基本功
1.5
临证程序
其病,初起何因,前见何证,后变何证。恶寒
恶热
,孰重孰轻。有汗无汗,汗多汗少,汗起何处。口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医药学概论
本草备要讲解
方剂讲解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临证程序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