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了解
(current)
作业
(current)
榜单
(current)
搜索
(current)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一、训诂应注意的前提问题
1.5
实用中医文献学
作大灯柱著空斧(釜)中,烧布,斧刃(锅沿)
有汗
出,以指沥取,涂即差。”又梁•陶弘景《神农本草经
四、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举例
1.5
实用中医文献学
兹录于下(脱文写于括号之中):“若大下后,
大汗
后,表里之证悉去,继而一身尽痛,身如被杖,甚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5
中医药学概论
到一定程度,亦可导致阳虚。如:阴血虚脱的
大汗
,使阴液外泄,以致阳无所依,而造成阳气泄越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中医药学概论
若气固摄无权,势必导致津液的外泄,出现
多汗
、漏汗、多尿、遗尿等证。同时由于气附于津液而
〔附〕《内经》有关经络病证的原文(仅供临床辨证参考)
1.5
中医药学概论
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
汗出而寒
。 〔别络病证〕 《灵枢·经脉》: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
大汗
,气逆则庚辛死。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
1.5
中医药学概论
汤”。此方中由于白术的制约作用,使麻黄汤
发汗
之力有所减缓,而增加了白术的祛湿作用,主治...就称为“三拗汤”。因为方中无桂枝,所以
发汗
解表作用小于麻黄汤,而重点在于宣肺止咳...改变。例如:麻黄汤中以麻黄配桂枝,辛温
发汗
,是治疗伤寒表实证的方剂。若于方中减去辛温
第四节六经辨证
1.5
中医药学概论
经入腑,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布,水蓄膀胱 发
热汗
出,渴欲饮水,入水则吐,小便不利 苔白 浮 太阳...而正气不衰,正邪相争,里热弥漫 高热恶热,
大汗出
,口渴饮冷,面赤心烦 舌红苔黄燥 洪大而数...证(有形热结) 经证不解,高热
大汗
伤津,胃肠燥热,热邪入肠中糟粕炼结成实,燥
(一)问寒热
1.5
中医药学概论
为邪气已去,病证向愈之象。无论伤寒、温病,
大汗出
之后,见身凉,手足凉,脉微细欲绝者,为阳气
(三)暑
1.5
中医药学概论
阳邪。感暑而病者,可出现高热、口渴、脉洪、
汗多
等症状。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为阳邪,有升...的性质,所以侵人则使腠理开而
多汗
。
汗出过多
则津伤,见口渴喜饮,心烦,小便短赤等症状...常见的暑证 (1)伤暑 身热
多汗
,心烦口渴喜饮,倦怠乏力,小便短赤等。 (2)中暑 轻者
一、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1.5
中医药学概论
恶寒、或恶风、头痛、身痛、肢痛、无汗、或
有汗
、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等。 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医药学概论
本草备要讲解
方剂讲解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临证程序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