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一、脉诊
1.5
中医药学概论
不尽相同。近世多分为二十八种。现介绍如下。 1、
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弱。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空虚无力。 洪脉以波动大,轻按即得,而与
浮脉
相似。但其脉阔大,重按不减,因此与
浮脉
有别。 大脉:脉行大于常脉,但无汹涌之势。若大...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如
浮脉
与沉脉,迟脉与数脉等),都可能同时出现,组成
四诊心法要诀
1.5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晦:huì音会。昏暗之意。 本段是讲
浮脉
候外因和沉脉候内因。 浮沉已辨,滑涩当明。涩...滞,滑为气壅。 本段是讲滑、涩两脉的主病。
浮脉
皮脉①,沉脉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统属。 注: ①皮脉:轻...浮紧风寒。浮弦风饮,浮滑风痰。 本段是讲
浮脉
的兼脉和所主病证。 沉阴主里,七情气食。沉大
切诊
1.5
口诀浅释
四诊合参。 附2:七言诀(摘自《濒湖脉学》) 【
浮脉
】 体状诗:
浮脉
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
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来势虽有力,但下落时脉势悠扬衰减。正常的
浮脉
轻缓而平和,如捻葱叶,虚脉却来得迟缓,虽觉
一、不重视脉诊
1.5
临证程序
简补义•诸脉补真》)。29种脉象所主病证:
浮脉
,主病在表;沉脉,主病在里;迟脉,为寒;数脉,为热
第二节 勤学苦练临证基本功
1.5
临证程序
脉简补义•诸脉补真》)。如外感初起,多见
浮脉
,或浮缓,或浮紧,或浮数;内伤七情,多见沉弦、弦
一、诊断的守则和方法
1.5
黄帝内经讲解
的原因。例如,寸口脉之沉浮可定病在表在里,
浮脉
主阳在表,沉脉主阴在里。尺肤部之滑涩可定
(十一)逆从四时
1.5
黄帝内经讲解
不同于冬日在骨的脉象,又不同于轻取即得的
浮脉
。 (3)“肤”,指皮肤。“在肤”,谓脉浮现于皮肤之间,较在波...虚迅疾,而沉取松散柔软,显见于浮位,故称
浮脉
。 (2)秋脉应浮而轻虚,来急去散,如出现与此相反
231-237条
1.5
伤寒论讲解
麻黄汤:脉由原来的弦而浮大,一变为单纯的
浮脉
,“无余证”是指上条之三阳证候俱无,说明太阳
单元1
1.5
伤寒论讲解
病性及预后。 (1)脉浮而数:轻取即得为
浮脉
。一息脉来六至以上为数脉。 (2)脉沉而迟:轻取不见
168-178条
1.5
伤寒论讲解
汤证的脉象和病理。 “伤寒”,泛指外感病。
浮脉
与滑脉,皆为阳脉,主阳热充盛,气血充盈,是内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