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证候

    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 《素问•论》 [讲解] 本文论述骨的成因。 “阳气内伐”,指阳热之气内耗阴液。由于远行...不足,故骨枯髓虚,足不能支持身体,成为骨。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 《素问•论》 [讲解] 本文进一步论述骨的病机。 肾藏精,肾气热则精液燥竭。腰为肾之府...正是这三法,为后世所遵循,他所创立的“五汤”即把治取阳明三法熔于一炉,而随证加减。 后世从“治独取阳明”中悟出,临床见证复杂多端,并非上述
  • 痿证

    弱无力,失于自行活动及行走为主证的病证。本病又分为脉,筋痿,肉痿,骨,皮,概而言之为“五”。而临证常见则以下肢弱无力者为多,故又称之谓“躄”。本病当与痹证、痱证等病相区别。 〔病因病机〕 本病...四肢不能举动。多责之于脾弱和湿热。骨多见腰脊不能伸举,下肢弱。多责之于肾虚。筋痿多见筋纵拘挛渐至弱不用。多责之于肝热。皮多见皮毛枯萎或呛咳气逆等证,多责之于肺热...之浅深,审虚实之缓急,以施治疗,庶得治之全矣"。 《临证指南医案•》邹滋九按:“经云: 肺热叶焦,则生躄,又云治独取阳明,以及脉、筋痿、肉痿、骨之论,内经于痿证一门,可谓详审精密矣。奈后贤
  • 痿论篇第四十四

    论篇第四十四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故下经曰:骨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 岐伯曰:肺热者色...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者,独取阳明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
  • 痿证

    不能随意运动,日久肢体瘫痪废用,甚至肌肉缩为主要特征。因下肢较多见,故亦有称为“躄”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0月多见...输布津液以润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手足弱不用。此即《素问•论》所言“肺热叶焦,发为躄”。 (二)湿热侵淫 因久处湿地,或外感湿邪,久积不...分别采用益气健脾,补益肝肾等法。然而,之为病,迁延日久,终为一虚证,《素问•论》言“治独取阳明”,一般系指采用补益后天为治疗原则
  • (一)概论

    敷布精气津液,则五脏失养,四肢不用,发生躄。“躄”,手足废的通称。由于肺与诸相关,故不称“皮”而称躄。 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疾起矣。故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侵入不去,即所谓“无所止息”,而发为疾。故疾,可察属虚属实,取阳明而治。 治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1),宗...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不用也(6)。 《素问•论》 [讲解] 本文论述治独取阳明的道理。 (1)“闰”,据《甲乙经》作“润”,润养也。“宗筋
  • 肺痿

    故获显效。 〔文献摘录〕 《金匱要略•肺肺痈咳嗽上气病》:“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肺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数实者为肺痈” 《金匮要略•肺肺痈咳嗽上气病》:“肺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或嗽血线,口中有浊唾涎沫,脉数而虚,为肺之病。” 《临症指南医案•肺门》:“肺一症,概属津枯液燥,多由汗下伤正所致。夫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亡而气竭也。然
  • 阳痿

    阳指阴器而言,有萎弱不用之意。阳痿又称阴,是指因肾亏、火衰、宗筋失养引起以阳事弱不起,或临房举而不坚为主症的病证。 阳痿主要...之验。又或于阳旺之时,忽有惊恐,则阳道主,亦其验之。” 《诸病源候论•虚劳阴候》:“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弱也。” 《外台秘要•虚劳阴候》:“病源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有郁火甚而致者。” 《类证治裁》:“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多由色欲竭精,所衰太过,或思虑伤神,或恐惧伤肾
  • 八、足少阳胆经别络——光明

    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刚躄(2),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图156)。 〔注解〕(1)光明:胆...之络穴,位于外踝上5寸,腓骨前缘。 (2)躄:,是软无力,躄,是足不能动。躄,就是下肢软无力,足不能行走。 〔语译〕足少阳胆经的别行络脉
  • 天门冬

    肾,苦能坚肾,寒能去肾家湿热,故亦治骨。滋肾润燥,止渴消痰,《蒙筌》曰:肾主津液,燥则凝而...化,所谓治痰之本也。泽肌肤,利二便。治肺肺痈,肺者,感于风寒咳嗽,短气鼻塞胸胀,久而成,有寒二证;肺痈者,热毒蕴结,咳吐脓血,胸中隐痛。重而痈稍轻,治宜养血补气,保肺清火;治痈宜泻热豁痰,开提升...痈为邪实,为正虚,不可误治。吐脓吐血,苦泄血滞,甘益元气
  • 痿证附:多发性神经炎

    证 附:多发性神经炎 痿证,是指肢体萎弱无力,肌肉萎缩,甚至运动功能丧失而成瘫痪之类病证...初犯多有发热,继则上肢或下肢,偏左或偏右,软无力,重者下肢完全不能运动、肌肉日渐瘦削...脊髓灰白质炎。邀针灸科会诊。查:双下肢软,右甚于左,舌赤绛,苔薄黄,脉濡微缓。治取大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