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何求
加入时间:2023-04-02
已完成课程
8 门
黄帝内经讲解
方剂讲解
中医概念入门
中医药学概论
本草备要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最近完成的课程练习
风寒风热感冒的病因与病机有哪些?主证的机理是什么?
2025-03-10 13:16什么是常法?什么是变法?常法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理解变法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做到临证时“知常达变”?
2025-03-09 11:03为什么要强调煎药之法、服药之法、病后调养之法?
2025-03-08 23:39为什么说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本于证异治亦异的原则?
2025-03-08 23:21为什么说扶正祛邪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2025-03-08 23:12为什么说从整体上平调阴阳是治疗的根本目的?
2025-03-08 23:04如何提炼主证?主证与病机有何联系?
2025-03-08 12:46影响病势转化的因素有几种?
2025-03-08 10:37如何理解中医学理论对诊法、辨证、治疗方面的指导意义?
2025-03-08 00:30试述内科临床方面近代取得的成果?
2025-03-08 00:30各种病机学说的内在共性联系是什么?
2025-03-07 22:00何谓“战汗”?战汗时,如何处理?其依据是什么?
2025-03-06 20:58“专翕大生膏”一方,原书未说禁忌证。请你就学完本书(温病条辨讲解)后的理解,提出本方的禁忌证或非适应证。
2025-03-06 20:38“湿”的定义?何谓“热湿”?何谓“寒湿”?其间有无内在联系?疟痢何以属于湿温一类疾病?
2025-03-06 18:58温病病后的饮食调理及药物调理。
2025-02-26 23:41下焦温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则、治法及其代表方剂。
2025-02-26 23:37白虎汤和承气汤的适应证有何不同?能否从脉象上找到选择上方的依据?
2025-02-16 01:00白虎汤、三石汤、清营汤的适应证是什么?能否从舌象上找到选用上方的依据?
2025-02-16 00:28温热和暑温都可以出现黄苔,如何鉴别?寒湿和暑温在舌苔上如何鉴别?温热和湿温在脉象上有何不同?
2025-02-15 23:57痢疾的病机是什么?为什么说“日数十行者反易治”,“一二行或有或无者”难治?初痢和久痢在治疗上有何不同?请举出代表方剂。
2025-02-15 22:36最近的提问
在《金匮要略讲解》的“10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之厚朴七物汤方之(2)、(4条讲解内容中有说感风热又说桂枝生姜攻之且感风寒之言,似乎有矛盾令人不解。请老师指导。
2024-12-27 11:11《金匮讲解》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之厚朴七物汤讲解(2)与(4)内容摘如下: (2)发热十日,脉浮而数:发热已十日而又见脉浮而数,为外感风热、里热壅实证。此证多伴有便燥、口干口苦等症状。 (4)厚朴七物汤主之:当乘其胃未病而攻之,用枳实、厚朴、大黄以攻其里,桂枝、生姜以攻其表,甘草、大枣以安脏气而和药气。惟此表证,当还见有恶风寒之证象。厚朴七物汤即桂枝汤去芍药合厚朴三物汤而成,意在两解表里,取
《伤寒论讲解》中第298条有“阴液竭竭”之讲解,但此解与条文阴盛阳脱之旨是否同一机理?
2024-12-11 16:07[经文]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一作吐利而躁逆者死。 [298] (摘原文)〔讲解〕本条讲解少阴病阴盛于内阳扰于外的死证。 少阴病,见四肢厥逆,畏寒踡卧,肢体躁扰不宁,已是一派阳衰阴盛,虚阳外扰而欲脱之象,此时再 见脉不至,提示阳气将脱,无力鼓动血脉,阴液竭绝,不能充于脉道,故为死证。 疑问:经文前半部分是阐释阴盛于内,致阳衰终成真阳不能内守而将脱与脉不至;而经文后半部分
在李老医案中“全虫”用了12只,这么大的量,这是指全蝎吗? 敬请老师们指教!
2023-12-22 15:33在李老《疑难杂症》医案“头痛三则” 之“二、三叉神经痛痼疾 ”中,“全虫”用了12只,这么大的量,这是指全蝎吗? 敬请指教! 附医案: 头痛三则” 之“二、三叉神经痛痼疾 ” ——兼论火不归原证与傅山引火汤 组织部长裴义林之妻, 55 岁。 1984 年 3 月 26 日初诊,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8 年,迭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近年来发作频繁,外受风寒,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讲